2017年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知识点详解 第二章(3)

admin 评论116阅读模式

安徽会计网整理“2017年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知识点详解”,更多会计职称考试复习指导,请访问安徽会计网。

基本社会保险的体系

1.基本体系。

2.特殊人员参保规定。

(1)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

(2)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缴纳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

(3)对于按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事业单位及其编制内的工作人员,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2016年新增)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一)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的缴纳

1.单位缴费

用人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目前企业缴费的比例一般不得超过企业工资的20%,具体比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确定。

2.个人缴费

(1)职工按照本人缴费工资的8%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职工个人缴费部分全部划入个人账户。

(2)缴费工资的确定

①缴费工资一般为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不包括用人单位承担或者支付给员工的社会保险费、劳动保护费、福利费、劳动合同解除的经济补偿金、计划生育费用等。

②本人月平均工资低于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60%的,按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作为缴费基数。

③本人月平均工资高于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300%的,按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作为缴费基数。

(3)个人缴费不计征个人所得税,在计算个人所得税的应税收入时,应当扣除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

(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

1.个人账户不得提前支取。

2.个人账户记账利率不得低于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免征利息税。

3.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死亡后,其个人账户中的余额可以全部依法继承。

4.个人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缴费年限累计计算;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基本养老金分段计算、统一支付。

(三)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享受条件

1.年龄条件:达到法定退休年龄

2.缴费年限条件:15年

(1)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15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2)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15年的,可以延长缴费至满15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可以申请转入户籍所在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还可以经本人书面确认后终止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并将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2016年新增)。

(四)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待遇

1.领取职工基本养老金

(1)基本养老金由统筹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2)职工退休后,其个人账户缴费情况停止记录,个人账户在按月支付离退休金(含以后年度调整增加的部分)后的余额部分继续计息。

2.丧葬补助金和遗属抚恤金

(1)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遗属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所需资金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

(2)如果个人死亡同时符合领取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丧葬补助金、工伤保险丧葬补助金和失业保险丧葬补助金条件的,其遗属只能选择领取其中的一项。

3.病残津贴

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在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因病或者非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可以领取病残津贴,所需资金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

【提示】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的款项包括:(1)基本养老金中的统筹养老金;(2)丧葬补助和遗属抚恤金;(3)病残津贴。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一)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的缴纳

1.基本医疗保险也采用“统账结合”模式,即分别设立社会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基金。

2.单位缴费

(1)单位缴费率一般为职工工资总额的6%左右;

(2)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建立统筹基金,一部分划入个人账户;用人单位缴费部分划入个人账户的具体比例,一般为30%左右。

3.个人缴费:个人缴费率一般为本人工资收入的2%。

4.个人账户存储额依法计付利息。

5.个人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其基本医疗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缴费年限累计计算。

6.退休人员基本医疗保险费的缴纳

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达到国家规定年限的,退休后不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未达到国家规定缴费年限的,可以缴费至国家规定年限。

(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的结算

1.参保人员必须到基本医疗保险的定点医疗机构就医、购药或定点零售药店购买药品;参保人员在看病就医过程中所发生的医疗费用必须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标准的范围和给付标准。

2.下列医疗费用不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

(1)应当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的;

(2)应当由第三人负担的(第三人不支付或者无法确定第三人的,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先行支付,然后向第三人追偿);

(3)应当由公共卫生负担的;

(4)在境外就医的。

3.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医疗费用的支付

(1)参保人员符合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医疗费用中,在社会医疗统筹基金起付标准(一般为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0%左右)以上与最高支付限额(一般为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6倍左右)以下的费用部分,由社会医疗统筹基金按一定比例(一般为90%)支付。

(2)参保人员符合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医疗费用中,在社会医疗统筹基金起付标准以下的费用部分,由个人账户资金支付或个人自付;参保人员在封顶线以上的医疗费用部分,可以通过单位补充医疗保险或者参加商业保险等途径解决。

工伤保险

(一)工伤保险费的缴纳

1.职工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由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不缴纳工伤保险费。

2.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的职工和个体工商户的雇工,均有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

3.工伤保险费实行行业差别费率和行业内费率档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根据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确定的费率按时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

4.工伤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工伤保险基金的利息和依法纳入工伤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构成。

(二)工伤认定与劳动能力鉴定

1.应当认定为工伤的情形(与工作有直接因果关系)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4)患职业病的;

(5)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2.视同工伤的情形(与工作仅有间接关系)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2)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3)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3.不认定为工伤的情形(纯属自找)

(1)故意犯罪;

(2)醉酒或者吸毒;

(3)自残或者自杀;

(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4.劳动能力鉴定

(1)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包括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

(2)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最重的为一级,最轻的为十级;生活自理障碍分为三个等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部分不能自理。

(三)工伤保险待遇

1.工伤医疗待遇

(1)条件

职工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且经工伤认定的,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2)内容

①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诊疗费、药费、住院费);

②住院伙食补助费、交通食宿费;

③康复性治疗费;

④停工留薪期工资福利待遇。

(3)停工留薪期

①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职工的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②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③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止享受停工留薪期待遇,按照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④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⑤工伤职工治疗非工伤引发的疾病,不享受工伤医疗待遇,按照基本医疗保险办法处理。

2.辅助器具装配费

3.伤残待遇

(1)条件

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评定伤残等级的工伤职工,享受伤残待遇。

(2)内容

①生活护理费

工伤职工已经评定伤残等级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要生活护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生活护理费。

②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十级伤残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③伤残津贴

④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4.工亡待遇

(1)条件及内容

①职工因工死亡,或者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其近亲属享受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②1~4级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的,其近亲属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和供养亲属抚恤金,不享受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待遇。

(2)标准

①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②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放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

③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5.工伤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1)丧失享受待遇条件的;

(2)拒不接受劳动能力鉴定的;

(3)拒绝治疗的。

失业保险

1.失业保险费的缴纳

(1)从2015年3月1日起,失业保险费率由本单位工资总额的3%降至2%,单位和个人缴纳的具体比例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2016年调整)

(2)职工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其失业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缴费年限累计计算。

2.失业保险待遇的享受条件

(1)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已经缴纳失业保险费满1年的。

(2)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包括劳动合同终止,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被用人单位开除、除名和辞退,因用人单位过错由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3)已经进行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

3.失业登记

(1)失业人员应当持本单位为其出具的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及时到指定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失业登记。

(2)失业人员凭失业登记证明和个人身份证明,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手续。

(3)失业保险金领取期限自办理失业登记之日起计算。

4.失业保险金的领取期限

(1)基本规定

5年5年往前计,1年6月吃救济。

(2)重新就业后,再次失业的,缴费时间重新计算,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与前次失业应当领取尚未领取的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合计计算,最长不超过24个月。

5.失业保险待遇

(1)领取失业保险金

(2)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失业人员应当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从失业保险基金中支付,个人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3)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的死亡补助

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参照当地对在职职工死亡的规定,向其遗属发给一次性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

(4)职业介绍与职业培训补贴

(5)国务院规定或者批准的与失业保险有关的其他费用

6.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并同时停止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

(1)重新就业的;

(2)应征服兵役的;

(3)移居境外的;

(4)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5)无正当理由,拒不接受当地人民政府指定部门或者机构介绍的适当工作或者提供的培训的。

生育保险

1.生育保险费的缴纳

(1)职工应当参加生育保险,由用人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缴纳生育保险费,职工不缴纳生育保险费;生育保险目前适用于城镇企业及其职工。

(2)由企业按照其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1%)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生育保险费,建立生育保险基金。

2.生育保险待遇

(1)生育医疗费用

①生育的医疗费用;

②计划生育的医疗费用;

③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项目费用。

(2)享受生育津贴的情形

①女职工生育享受产假;

②享受计划生育手术休假;

③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3)用人单位已经缴纳生育保险费的,其职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包括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职工未就业配偶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生育医疗费用待遇。

(4)女职工生育出院后,因生育引起疾病的医疗费,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其他疾病的医疗费,按照医疗保险待遇的规定办理。

(5)女职工产假期满后,因病需要休息治疗的,按照有关病假待遇和医疗保险待遇规定办理。

社会保险费的征缴

(一)社会保险登记

1.用人单位的社会保险登记

用人单位应当自成立之日起30日内凭营业执照、登记证书或者单位印章,向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2.个人的社会保险登记

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30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二)社会保险费用的缴纳

1.用人单位应当自行申报、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非因不可抗力等法定事由不得缓缴、减免。

2.职工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由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用人单位应当按月将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明细情况告知本人。

(三)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的权利义务

1.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应当依法按时足额征收社会保险费,并将缴费情况定期告知用人单位和个人。

2.用人单位未按规定申报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数额的,按照该单位“上月缴费额的110%”确定应当缴纳数额;缴费单位补办申报手续后,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按照规定结算。

3.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

(1)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其限期缴纳或者补足。

(2)用人单位逾期仍未缴纳或者补足社会保险费的,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可以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查询其存款账户;并可以申请“县级以上有关行政部门”作出划拨社会保险费的决定,书面通知其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划拨社会保险费。

(3)用人单位账户余额少于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的,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可以要求该用人单位提供担保,签订延期缴费协议。

(4)用人单位未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且未提供担保的,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扣押、查封、拍卖其价值相当于应当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财产,以拍卖所得抵缴社会保险费。

(四)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运营

1.分别建账、分账核算

(1)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按照社会保险险种分别建账、分账核算,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

(2)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逐步实行全国统筹,其他社会保险基金逐步实行省级统筹。

2.社会保险基金专款专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或者挪用

3.预算

(1)社会保险基金存入财政专户,通过预算实现收支平衡。

(2)社会保险基金按照统筹层次设立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按照社会保险项目分别编制。

4.社会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

(1)社会保险基金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按照国务院规定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

(2)不得用于违规用途

①不得违规投资运营;

②不得用于平衡其他政府预算;

③不得用于兴建、改建办公场所和支付人员经费、运行费用、管理费用;

④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挪作其他用途。

5.社会保障基金

国家设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由中央财政预算拨款以及国务院批准的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构成,用于社会保障支出的补充、调剂。

推荐阅读:

2017年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知识点详解 第二章(1)

2017年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知识点详解 第二章(2)

weinxin
咨询老师
立即在线免费咨询老师
admin
  • 本文由 发表于 2017年1月6日 11:12:41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ahkjw.com/1907.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