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级会计职称《财务管理》必备考点预习(6)

admin 评论122阅读模式

  2017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报名时间越来越近了,这预示着考试时间也越来越近了,准备报名中级会计考试的广大考生应该调整心态,积极备考,面对即将来临的2017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为了帮助考生高效备考,安徽会计网为您整理了“2017年中级会计职称《财务管理》必备考点预习”,更多会计职称考试备考技巧,请微信搜索“安徽会计网”或访问安徽会计网中级会计师频道!

  【考点十六】成本性态分析

  (一)成本按性态分类

  成本性态,又称成本习性,是指成本的变动与业务量(产量或销售量)之间的依存关系。按照成本性态,通常可以把成本区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

类别

细分类

含义

要点阐释

固定成本

约束性固定成本

约束性固定成本是指管理当局的短期(经营)决策行动不能改变其具体数额的固定成本。约束性固定成本,即经营能力成本,是企业为维持一定的业务量所必须负担的最低成本。要想降低约束性固定成本,只能通过合理利用经营能力加以解决,如固定资产折旧费(除了工作量法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保险费、房屋租金、管理人员的基本工资等。

(1)固定成本的“固定”强调“相关范围内”,即一定业务量范围和一定期间范围;

(2)固定成本的“固定”强调特定范围内成本总额不随业务量的增减变化而变化,但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随业务量的增减变化而反方向变化。

酌量性固定成本

酌量性固定成本是指管理当局的短期经营决策行动能改变其数额的固定成本。酌量性固定成本,即经营方针成本,是企业根据经营方针可以加以改变的固定成本。如广告费、研究与开发费、职工培训费等。

类别

细分类

含义

要点阐释

变动成本

技术性变动成本

技术性变动成本是指与产量有明确的技术或实物关系的变动成本。这种成本只要生产就必然会发生,若不生产,其技术变动成本便为零。

(1)变动成本的“变动”强调“相关范围内”,即一定业务量范围和一定期间范围;

(2)变动成本的“变动”强调特定范围内成本总额随业务量的增减变化而正比例变化,但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不随业务量的增减变化而变化。

酌量性变动成本

酌量性变动成本是指通过管理当局的决策行动可以改变的变动成本。这类成本的特点是其单位变动成本的发生额可由企业最高管理层决定。

混合成本

半变动成本

半变动成本是指通常有一个初始量,类似于固定成本,在这个初始量的基础上其余部分随业务量的增长而正比例增长,又类似于变动成本。如固定电话座机费等。

混合成本就是“混合”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种不同性质的成本。一方面,它们要随业务量的变化而变化;另一方面,它们的变化又不能与业务量的变化保持着纯粹的正比例关系。

半固定成本

半固定成本也称阶梯式变动成本,是指成本随业务量的变化而呈阶梯式增长,业务量在一定限度内该类成本总额不变,当业务量增长到一定限度后,这种成本就跳跃到一个新的水平,并在新的限度内保持不变。如管理员、运货员、检验员的工资等。

延期变动成本

延期变动成本,是指在一定业务量范围内,成本总额保持不变,超过特定业务量范围则随业务量的变化而正比例变化。如固定工资加超产量工资。

曲线变动成本

曲线变动成本,通常有一个不变的初始量,相当于固定成本,在这个初始量的基础上,随着业务量的增加,成本也逐步变化,但它与业务量的关系是非线性的。曲线成本分为:(1)递减曲线成本;(2)递增曲线成本。

  (二)混合成本的分解

  1.高低点法

  高低点法是根据历史资料中最高业务量和最低业务量及其成本,来推算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方法。

2017年中级会计职称《财务管理》必备考点预习(6)

  a=最高点业务量成本-b×最高点业务量

  或:=最低点业务量成本-b×最低点业务量

  高低点法的主要优点是计算较简单,其缺点是只考虑高点和低点两组数据,代表性差,比较粗糙。

  2.回归分析法

  回归分析法是根据过去一定期间的业务量和混合成本的历史资料,应用最小二乘法原理,计算出最能代表业务量与混合成本关系的回归直线,借以确定混合成本中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方法。

  回归分析法考虑了所有的历史数据,其分解结果从理论上讲最为精确。但计算比较复杂。

  3.账户分析法

  账户分析法又称会计分析法,它是根椐有关成本账户及其明细账的内容,结合其与业务量的依存关系,判断其比较接近哪一类成本,就视其为哪一类成本。

  账户分析法简便易行,但比较粗糙且带有主观判断。

  4.技术测定法

  技术测定法又称工业工程法,它是根据生产过程中各种材料和人工成本消耗量的技术测定来划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方法。

  技术测定法通常只适用于投入成本与产出数量之间有规律性联系的成本分解。

  5.合同确认法

  合同确认法是根据企业订立的经济合同或协议中关于支付费用的规定,来确认并估算哪些项目属于变动成本,哪些项目属于固定成本的方法。

  合同确认法要配合账户分析法使用。

  (三)总成本模型

  在将混合成本按照一定的方法区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后,根据成本性态,企业的总成本公式就可以表示为:

  总成本=固定成本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固定成本总额+单位变动成本×业务量

  这个公式在变动成本计算、本量利分析、正确制定经营决策和评价各部门工作业绩等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考点十七】预算的分类与预算体系

  (一)预算的分类

  企业预算可以按不同标准进行多种分类:

分类标准

类型

含义

内容

根据内容的不同

业务预算(即经营预算)

业务预算是指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直接相关的经营业务的各种预算。

包括销售预算、生产预算、直接材料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制造费用预算、产品成本预算、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预算。

专门决策预算

专门决策预算指企业不经常发生的、一次性的重要决策预算。

如资本支出预算。

财务

预算

财务预算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反映有关预计现金收支、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预算。

包括现金预算、预计利润表和预计资产负债表等内容。

按预算指标覆盖的时间长短划分

短期

预算

通常将预算期在一年以内(含一年)的预算称为短期预算。

一般情况下,企业的业务预算和财务预算多为一年期的短期预算,年内再按季或月细分,而且预算期间往往与会计期间保持一致。

长期

预算

预算期在一年以上的称为长期预算。

专门决策预算属于长期预算。

  提示:

  财务预算作为全面预算体系的最后环节,它是从价值方面总括地反映企业业务预算与专门决策预算的结果,也就是说业务预算和专门决策预算中的资料都可以用货币金额反映在财务预算内。财务预算称为总预算,其他预算则相应称为辅助预算或分预算。

  (二)预算体系

  各种预算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一般将由业务预算、专门决策预算和财务预算组成的预算体系,称为全面预算体系。

  【考点十八】预算的编制方法

  常见的预算方法主要包括增量预算法、零基预算法、固定预算法、弹性预算法、定期预算法与滚动预算法,这些方法广泛应用于营业活动有关预算的编制。

  1.增量预算法

  增量预算法是指以基期成本费用水平为基础,结合预算期业务量水平及有关降低成本的措施,通过调整有关费用项目而编制预算的方法。

  缺点:可能导致无效费用开支项目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因为不加分析地保留或接受原有的成本费用项目,可能使原来不合理的费用继续开支,而得不到控制,形成不必要开支合理化,造成预算上的浪费。

  它的编制遵循如下假定:

  (1)企业现有业务活动是合理的,不需要进行调整;

  (2)企业现有各项业务的开支水平是合理的,在预算期予以保持;

  (3)以现有业务活动和各项活动的开支水平,确定预算期各项活动的预算数。

  2.零基预算法

  零基预算法的全称为“以零为基础的编制计划和预算的方法”,它不考虑以往会计期间所发生的费用项目或费用数额,而是一切以零为出发点,从实际需要逐项审议预算期内各项费用的内容及开支标准是否合理,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费用预算。

  优点:

  (1)不受现有费用项目的限制;

  (2)不受现行预算的束缚;

  (3)能够调动各方面节约费用的积极性;

  (4)有利于促使各基层单位精打细算,合理使用资金。

  缺点:编制工作量大。

  编制零基预算时,要划分不可避免费用项目和可避免费用项目,划分不可延缓费用项目和可延缓费用项目。

  3.固定预算法

  固定预算法又称静态预算法,是指在编制预算时,只根据预算期内正常的、可实现的某一固定业务量(如生产量、销售量)水平作为唯一基础来编制预算的方法。

  缺点:

  (1)适应性差;

  (2)可比性差。

  4.弹性预算法

  弹性预算法又称动态预算法,是在成本性态分析的基础上,依据业务量、成本和利润之间的联动关系,按照预算期内可能的一系列业务量(如生产量、销售量、工时等)水平编制系列预算的方法。

  与按特定业务量水平编制的固定预算相比,弹性预算有两个显著特点:

  (1)弹性预算是按一系列业务量水平编制的,从而扩大了预算的适用范围;

  (2)弹性预算是按成本性态分类列示的,在预算执行中可以计算一定实际业务量的预算成本,便于预算执行的评价和考核。

  弹性预算的编制,可以采用公式法,也可以采用列表法。

  公式法的优点是便于在一定范围内计算任何业务量的预算成本,可比性和适应性强,编制预算的工作量相对较小;缺点是按公式法进行成本分解比较麻烦,对每个费用子项目甚至细目逐一进行成本分解,工作量很大。另外对于阶梯成本和曲线成本只能先用数学方法修正为直线,才能应用公式法。必要时,还需在“备注”中说明适用不同业务量范围的固定费用和单位变动费用。

  列表法的优点是:不管实际业务量多少,不必经过计算即可找到与业务量相近的预算成本;混合成本中的阶梯成本和曲线成本,可按总成本性态模型计算填列,不必用数学方法修正为近似的直线成本。但是,运用列表法编制预算,在评价和考核实际成本时,往往需要使用插补法来计算“实际业务量的预算成本”,比较麻烦。

  理论上,弹性预算法适用于编制全面预算中所有与业务量有关的预算,但实务中主要用于编制成本费用预算和利润预算,尤其是成本费用预算。

  弹性预算法所采用的业务量范围,视企业或部门的业务量变化情况而定,务必使实际业务量不至于超出相关的业务量范围。一般来说,可定在正常生产能力的70%~110%之间,或以历史上最高业务量和最低业务量为其上下限。弹性预算法编制预算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本性态分析的可靠性。

  5.定期预算法

  定期预算法是指在编制预算时,以不变的会计期间(如日历年度)作为预算期的一种编制预算的方法。

  优点:能够使预算期间与会计期间相对应,便于将实际数与预算数进行对比,也有利于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

  缺点:该种预算方法固定以一年为预算期,在执行了一段时期之后,往往使管理人员只考虑剩下来的几个月的业务量,缺乏长远打算,导致一些短期行为的出现。

  6.滚动预算法

  滚动预算法又称连续预算法或永续预算法,是指在编制预算时,将预算期与会计期间脱离开,随着预算的执行不断地补充预算,逐期向后滚动,使预算期始终保持为一个固定长度(一般为12个月)的一种预算方法。

  优点:

  (1)使预算期间依时间顺序向后滚动,能够保持预算的持续性,有利于考虑未来业务活动,结合企业近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2)使预算随时间的推进不断加以调整和修订,能使预算与实际情况更相适应,有利于充分发挥预算的指导和控制作用。

  采用滚动预算法编制预算,按照滚动的时间单位不同可分为逐月滚动、逐季滚动和混合滚动。

  (1)逐月滚动。是指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以月份为预算的编制和滚动单位,每个月调整一次预算的方法。按照逐月滚动方式编制的预算比较精确,但工作量比较大。

  (2)逐季滚动。是指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以季度为预算的编制和滚动单位,每个季度调整一次预算的方法。逐季滚动编制的预算比逐月滚动工作量小,但精确度较差。

  (3)混合滚动。是指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同时以月份和季度作为预算的编制和滚动单位的方法。混合滚动的理论依据是:人们对未来的了解程度具有对近期把握较大,对远期的预计把握较小特征。

weinxin
咨询老师
立即在线免费咨询老师
admin
  • 本文由 发表于 2017年2月14日 16:54:16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ahkjw.com/2161.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